成都系统整治国企领域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袁尧 通讯员 程廷静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现场通报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李朝林严重违纪违法案。李朝林从试图通过经商办企业赚“外快”到收受他人贿赂填“窟窿”,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深渊,为在场国企领导干部敲响警钟。
国企领域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是“靠企吃企”的典型表现,不仅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国企健康发展,还极易滋生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成都市高度重视国企领域风险防控问题,统筹市纪委监委、市国资委、市审计局成立工作组,聚焦市属国企领域存在的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以及衍生的系统风险和监管漏洞,扎实开展系统整治。
“从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不少国企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国企平台资源,有的违规经商办企业,大搞‘靠企吃企’、利益输送;有的家风不正,默许纵容配偶、子女等特定关系人利用其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牟利。”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分析研判过往所涉案件特点规律基础上,市纪委监委会同市国资委、市审计局等相关部门明确工作流程和处置标准,启动对16家市属国企干部职工经商办企业情况的全面摸底。
此次排查范围首次从国企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拓展至全体管理人员“绝大多数”,覆盖国有独资、全资、控股企业负有一定管理职责的职工和国有参股企业出资人代表,以及市属银行全体职工,进一步摸清国企从业人员经商办企业及与本企业发生业务往来情况底数。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利用“智慧国资”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交叉印证、自动比对,关联“职权、资产、人脉”,抓取国企职工异常从业行为,梳理国有企业与职工及其特定关系人关联交易情况,逐笔分析研判廉洁风险,既查违规经商办企业,又深挖利用关联交易“靠企吃企”、利益输送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
截至目前,此次整治累计排查8.48万人,经逐一核实认定,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谈话提醒或诫勉等处理3928人,转交问题线索60件,立案30件30人。
针对暴露出的监督缺位、履职不力等问题,成都市委贯通运用政治谈话、巡察等举措,压实相关部门责任,督促严格执行禁止同业经营、关联交易等规定,围绕日常监管缺失漏洞,明确国企从业人员集中填报本人、配偶等关联人投资入股和从业情况,嵌入国企日常经营管理系统,实时预警识别关联交易、定向优惠等违规行为。
根据市纪委监委制发的纪检监察建议书,国资国企系统不断修订完善加强履约监管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关联交易审查等机制。2024年以来,市国资委制定完善国资国企系统政治建设、市属国有企业招标采购管理、集体研究把关企业重大事项工作指引等制度机制22项,进一步健全惩防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的发生。
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全市各市属国企分层分类制定改进措施。成都产投集团细化加强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日常监管的实施细则;成都环境集团建立“联网核查经商信息—法务审查关联交易—财务核查资金往来—人力梳理任职轨迹及职权范围”协同会商机制,通过对干部任职轨迹穿透核查,实现关联交易实时预警;成都农商银行将经商办企业核查嵌入员工招聘竞聘的前置条件,建立“入职筛查、日常排查、晋升核查、离任审计”的管控链条;锦泰保险公司进一步明晰禁止性规定,强化刚性约束。
“整治国企领域违规经商办企业不是一时之举、短期之策,而是推动国企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一项长期任务。”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立足职能定位,持续在常态化整治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公众信息网摘编:亓荃鹏 |